後現代垃圾桶 8/12/2002
今日看報紙的時候,看到以下一篇專欄,好想與大家分享......

(蘋果日報,副刊名采版)

走到圖書館找些資料,看到一本哲學書,很簇新。翻到書末,驚 覺這書放了年多,從未有人借過這本書。拿起書,找個座位坐下 來,翻閱一下,發覺內容不錯,深入淺出。鄰座的小子正速閱破 舊的「八卦」雜誌,埋首一段大概是「張柏芝垃圾桶揭秘」的消 息,看得津津有味。閱後,小子將雜誌放回書架,不消十秒,迅 即被人取去;來來回回,很搶手。

麥飛時常疑惑,「後現代主義哲學思想」和「張柏芝垃圾桶揭秘」之間,有甚麼分別。本質上,兩者都是「資訊」,都是和大 家都沒有切身關係的資訊,為何會有這麼多人翻弄「張柏芝的垃 圾筒」?而 「後現代主義哲學思想」卻被離棄在圖書館的暗角,翻也沒人翻,連垃圾都不如?

或許又有人問:「後現代主義和我沒甚麼關係,讀不讀也沒有甚 麼分別,不知道也沒甚麼大不了。」張柏芝的垃圾桶內有甚麼 東西,和我們也沒有甚麼關係,為何我們又如此關心?

後現代主義大師 Jean Baudrillard 對「資訊」見解獨特,在他 的《 酷回憶 》內說道:「資訊,可以告訴我們一切。它蘊含一 切答案,回答一切問題,包括我們從未問的問題,甚至決不會提 出的問題。」是我們追逐張柏芝的垃圾桶?還是垃圾桶追逐我們?無論如何,結果也是一樣,我們吸收的,不是資訊,是垃圾。

(by︰麥飛)

************

上年讀的一個有關mediacourse,提及過上述的後現代主義大師,也談論過類似的問題......

我覺得很好的一篇諷刺性文章。究竟這是一個全球的大趨勢還是香港的地道特色呢?

我不是反對別人看所謂的「八卦」雜誌和娛樂新聞。「八卦」雜誌我很少看,但報紙上的大大小小新聞(包括娛樂新聞)我都會日日看。不過,有時候我會覺得,從兩面來看,一些社會現象或者趨勢很惡劣。一方面,報章雜誌的揭人私隱問題,這點實在不多談。報章頭條用什麼蘇永康戒毒所高歌,章小惠面臨破產,陳寶蓮自殺等,簡直令人反感,最多可以算是娛樂新聞吧,竟然放在頭版??破產的人大有人在,自殺的人多的是,就因為是名人就放在頭條,唉……記者編輯為了飯碗,只好照上司指示辦,唉……不知怎的,有種世風日下的感覺,社會上的現象給我的感覺是越來越恐怖……究竟是由何時開始的呢?是誰的問題和責任呢?讀者真的想知道這些所謂的新聞還是讀者的思想被日漸侵蝕呢?很可悲......

我不是在「懶」清高,因為我都是看這些報紙的。只是……我在想……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些什麼問題呢?又或者,其實,我們看多一點,總不會吃虧的啊……資訊雖然爆炸,但是知多一點,又何妨呢?堆積如山的垃圾,只會污染環境,影響健康啊......